close

SOAP


(圖片來自GOOGLE) 

 

 

 

或許你對手工皂不陌生,也可能你認為所有的肥皂都是一樣的。


或甚至你不用肥皂,洗髮精是你的好朋友,
沐浴乳更是你的生活良伴;
按壓即可取得,搓揉立即起泡,
洗淨後芬芳宜人又滋潤舒適:
如同所有在花瓣灑滿的床單上頭,
滑過絲質床單的嬌嫩女模特兒一樣。 


那麼,以下的資訊或許你不感興趣;
也或許,你會覺得有點枯燥,
但我相信值得你一看。



畢竟我們要討論肥皂,而刻板印象是:
只要用肥皂洗過,身體的皮膚不只緊繃,
還會乾癢,而且很容易脫皮,
用肥皂洗過的頭髮很容易斷裂,
頭髮更是枯燥,頭皮很容易癢,
甚至對頭皮屑形同雪上加霜。

 

當然,用這樣的反差或許會讓你了解到,
我即將提出的是關於手工皂保存的大量甘油,
手工皂溫和的清潔力以及不鹼化物的滋潤,
還有手工皂對肌膚秀髮的改善有多少人有共鳴。

 

不過我覺得我比較想要談論一些歷史發展,
雖手工皂的歷史淵遠流長,但簡化過的總是有趣多了。

 

 

透過搜尋以及考證,佐以想像力以及傳聞;
首次出現肥皂的形式是在公元前七世紀的一名廚師:
由於把油脂打翻而害怕被處罰,
進而將燒過的草木灰覆蓋上去,
然後把混合油脂的草木灰扔掉;
卻發現手在碰過混合物後,於水中洗得比之前更乾淨,
進而了解到這混合物可以清潔肌膚,
甚至還被國王指派製作這樣的混合物供為洗滌用。

 

 

這個巧合的原理來自燃燒的草木灰有鹼的成分,
與油脂混合之後產生了皂化:無巧不巧的,可以達到清潔。

 

甚至在早期的中國,藉由豬膽和油脂的敲打曝曬製作成的清潔產品,
也是藉由膽汁的鹼性來達到油脂的皂化。


時序演進,考證自紀元前二十九世紀,古巴比倫就已有類似的產物,
甚至後續還有楔形文字記錄的肥皂配方:一世紀的羅馬人有製造肥皂的紀錄,
二世紀義大利與法國有肥皂工廠,十字軍東征後將阿勒波月桂油肥皂帶回,
改良為卡斯提亞純橄欖皂;十四世紀的馬賽皂配方手稿進而讓路易十四頒布馬賽皂法令,
更別提化學家發現並改良了油鹼皂化的祕密,
然後我們得到了目前所見的肥皂。 

 

然而這中間出了一些變化。

 

在化學家發現氫氧化鈉之前,所有的肥皂鹼水皆來自植物灰燼或海水;
儘管所有知名的傳統肥皂(阿勒波、卡斯提爾、馬賽)都是用熱製法,
與現行冷製大相逕庭:但對比照當時所能取得的鹼水,
其鹼度遠低於目前的氫氧化鈉來說:熱製法對於油脂的皂化是必然的,
否則就無法得到良好的皂體,甚至對清潔力大打折扣。

 

然而由於馬賽皂生產過程中,甘油會沉澱在鍋爐內,
所以自肥皂內分離出甘油的動作至少自那時起就存在;
但同樣的,由於鹼度並不足以過度反應,
所以製作出來的馬賽皂,仍具有足夠的清潔力,
但不至於讓肌膚乾燥缺水。

 

直到氫氧化鈉的產生。

 

強鹼的催化下,油脂對鹼的反應強烈,所得到的皂化比例更多, 
相對的:得以淅瀝出的甘油就更多,因應美妝、醫療與炸藥需求,
自肥皂中大比例分離出甘油的做法就成了商業肥皂如此惡名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另一個角度下,洗滌產品又產生了第二種變形。

 

那就是目前常見的液體皂。

 

早期的肥皂因成分問題,在海水、硬水與冷水的作用下,
洗淨力會大打折扣:不論用在衣物器具的洗滌或身體肌膚的清潔都是,
考量到這點,加上由於戰爭的需求,德國在二十世紀初期便發明了合成洗滌劑:
在冷水與海水中仍有作用,其原料也可在戰爭短缺脂肪及油的狀況下,
單靠合成洗劑來達到清潔的效果:二十世紀中的突飛猛進來自於家庭衣物的洗滌需求,
若要用肥皂洗滌衣物,在軟水仍未普及的情況下,衣物的清潔與皂垢的殘留問題嚴重;
進而開發出合成洗劑:其洗淨力遠超過皂成分的作用,
導致二十世紀中後期,對於洗滌產品的銷售,合成洗劑就已經超過了肥皂。

 

 

而另一個洗滌產品的轉變,則更加全面的影響著我們。

 

也就是洗髮精。

 

 

洗髮精(Shampoo)的由來,其名是來自印度語的"按摩":
但該洗劑最早可追朔到十八世紀中的蒙兀兒帝國,
是指藉由混合鹼性成分、油與草藥,拌入髮中並按摩頭部,
後用水清潔並達到洗淨的效果。

在更早期也不是沒有使用肥皂洗頭的紀錄:
但缺點在於以那時的肥皂與水質,
洗滌之後會造成皂垢殘留在髮上,
進而造成發癢與不舒服,甚至明顯的不美觀。

 

然而在一名商人於十九世紀在英國開啟的三溫暖與澡堂,
提供了以印度"按摩"(champi-shampooing)為名的頭部清潔服務,
進而推廣了這個名稱特別專屬於洗髮精;
而由於英國對於理髮與門面的需求(想像一下紳士的鬍子與容貌),
較早期洗髮精是由理髮師將肥皂切碎,
並混合芬芳的植物一起加入水中煮,
藉以讓髮質得到光澤與香氣:
直到二十世紀初期,莫約與合成洗劑發明的年代,
開始有現代商業洗髮精的前身出現:
不含皂,但用合成洗潔劑所製造的洗髮精,
甚至進一步的,衍伸出沐浴乳。



說到這,或許你覺得有點無聊;
那很好,也許一個連結會讓你覺得有趣。



我們所見的洗髮精與沐浴乳,
最早是為了戰時需求所製造出來的:
而任何因應戰時需求所製造的東西,
僅求速效與低成本,並不見得是多好的東西。




或許價格可以反映出品質,
所以就我所知的確會有人買到‧‧‧相對昂貴的洗髮精或沐浴乳。


但,考量到沐浴的方便性,
的確,膠狀或乳液狀的洗滌產品非常便利,
配合沐浴球或攪拌過浴缸的水,
可以產生非常芳香又柔軟豐富的泡沫,
洗淨後肌膚的香氣舒服宜人,
肌膚的觸感也遠比肥皂來得好。



好的,前提是你使用的是商業肥皂。




手工皂端看油脂的不同,配方的差異,
若挑選到洗淨力強或是鹼度過強的皂上,
可能仍會和一般肥皂乾燥刺激的洗感相去不遠。


然而對照大部份人的經驗來說:
使用手工皂或許仍會造成肌膚的些微乾燥,
(可能特別容易在從未/長期未使用肥皂經驗的人身上產生),
但是在適度保濕處理(天然油脂或溫和的身體乳)下,
這個狀況多半可以避免;而在使用習慣之後,
甚至會感受到肌膚的舒暢遠比市售的沐浴乳來得要好。


我只想呼籲,請理智地的看待事物:
對比照成分表上你根本念不出三種,
還得上COSDNA查詢刺激度的成分來說,
我僅能告訴你某款馬賽皂內,
用的是橄欖油、椰子油、棕欖油、氫氧化鈉、蒸餾水做成的。


化繁為簡,去污除垢,手工皂是一個清潔產品,
能夠平衡的達到清潔效果,遠比甚麼還重要。





相關資料:

維基 以及 肥皂歷史

 

arrow
arrow

    Ar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